联合国对于侵略行为是如何定义的, 这个定义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, 以及这个定义是如何形成的, 是否有过修改
ilady
联合国对于侵略的定义是在经过长期讨论之后形成的。1974年12月14日,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个决议,其中明确了侵略的具体定义。简单来说,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、领土完整或者政治独立,或者以不符合《联合国宪章》的方式使用武力。
侵略行为具体包括这样一些情况:
1. 一个国家的军队非法进入或者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领土,不论这种入侵持续的时间长短,或者利用武力吞并别国领土。
2. 一个国家的军队轰炸另一个国家的领土,或者使用任何武器攻击别国。
3. 一个国家的军队封锁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或海岸线。
4. 一个国家的军队攻击另一个国家的陆、海、空军,或者民用船只和飞机。
5. 违反双边协议,利用根据协议驻扎在他国领土上的军队进行攻击行动,或者在协议终止后继续非法驻留。
6. 允许本国领土被第三方用作侵略基地。
7. 派遣非正规军或者雇佣兵到另一个国家进行武力活动,这些活动的严重程度相当于前述的行为。
这个定义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什么行为构成了侵略,并且为国际法提供了依据。
白头发
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通过了《侵略定义》决议, 其中明确了构成侵略的行为类型, 这一定义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判断国家行为是否构成侵略的标准, 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. 此外, 国际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也会参考这一定义. 虽然历经多次讨论, 但这一定义至今未有根本性的改变.